| 手机阅读| 用户留言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懒人在线计算器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百科 > 健康营养

    吃胶原蛋白有哪些副作用?

    发布时间:2016-04-30 11:02:52 来源:懒人计算器 作者: 

    吃胶原蛋白有哪些副作用?你是否了解胶原蛋白?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胶原蛋白也不例外。那么你知道吃胶原蛋白副作用吗?吃胶原蛋白的副作用究竟有什么?下面将由小编为您介绍!

    在此,希望服用胶原蛋白美容的人要引起重视。警惕过量服用可能增加肾结石的患病率。

    很多女性朋友为了减少皱纹、减缓皮肤衰老而想尽了办法,服用各种胶原蛋白产品就是其中之一。不过营养专家指出,过量服用这类产品可能增加肾结石风险。

    目前很多女士在三餐之外还服用胶原蛋白美容产品。

    然而,胶原蛋白中富含的甘氨酸和羟脯氨酸都是草酸形成的前体,过量服用时会增加尿中的草酸含量,从而增加肾结石风险。

    另外,部分人在肌肉训练之后,会服用大量的蛋白粉、蛋清等高蛋白保健品或食品,也有类似的危险。

    其实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城市居民并不存在蛋白质不足的问题,但很多人在三餐之外大量摄入蛋白粉,就可能造成蛋白质摄入过量,增加肾结石风险。

    其实除了补充胶原蛋白之外,还有很多消费者除了正常的三餐之外,还会补充其他的一些营养成分,如维生素。医生告诫大家,这些营养元素的补充原则是需则补,不需不补,以防过量补充产生副作用。

    胶原蛋白的物学性状

    低免疫原性

    胶原作为医用生物材料,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其低免疫原性,与其它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质相比,胶原蛋白的免疫原性非常低。人们甚至曾认为胶原不具有抗原性,研究表明:胶原具有低免疫原性,不含端肽时免疫原性尤其低。胶原有三种类型的抗原分子,第一类是胶原肽链非螺旋的端肽,在天然和变性胶原中均存在。由于2个不同种类的哺乳动物中间的胶原蛋白,其整个氨基酸序列变化不是很大,而且胶原蛋白的三螺旋区域有高度的进化稳定性,但在非螺旋的末端区域中有很大的变化性,在这区域中几乎50%以上的氨基酸残基表现出种属性变化,大量的研究和生产都集中在如何完全去除端肽,只要去除端肽就认为是安全的。第二类是胶原的三股螺旋的构象,仅存在于天然胶原分子中,即位于天然胶原蛋白的三螺旋结构中的抗原决定簇,会在分离和纯化过程中暴露出来,尤其是含α1和α2单链暴露出的中央端情况下更为明显。第三类是α-链螺旋区的氨基酸顺序,只出现在变性胶原中。

    免疫学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胶原加完全弗氏佐剂,能对胶原产生多克隆和单克隆抗体。由T细胞启动的对胶原蛋白免疫反应的证据是,位于重要组织相容性(H-2)部位上ⅠA或ⅠB亚区的免疫反应基因已被鉴定。胶原蛋白免疫原性的临床评价通常是皮肤过敏性测试(细胞免疫指数,迟发性Ⅳ型反应)和由反应型抗体的存在(体液免疫指数)来确定的。实践证明,在患者身上进行这两种评价是合理的。在治疗前,用过敏剂量的植入性胶原对患者进行皮试,大约3%有潜在的反应,反复多次处理的患者,大约1%~2%会产生迟发性过敏性的临床病状,典型的症状包括局部水肿和红斑反应,有的还伴有硬化和瘙痒,持续时间4~6个月,个别甚至可达1年以上。

    相容性

    生物相容性是指胶原与宿主细胞及组织之间良好的相互作用。胶原本身使成细胞外基质的骨架,其三股螺旋结构及交联所形成的纤维或网络对细胞起到锚定和支持作用,并为细胞的增值生长提供适当的微环境。无论是在被吸收前作为新组织的骨架,还是被吸收同化进入宿主成为宿主的一部分,都与细胞周围的基质有着良好的相互作用,表现出相互影响的协调性,并成为细胞与组织正常生理功能整体的一部分。比如海绵状I型胶原蛋白与兔脂肪干细胞具有良好的体外生物相容性,能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生长提供适宜的三维空间,可作为脂肪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载体材料。

    可降解性

    胶原能被特定的蛋白酶降解,即生物降解性。因胶原具有紧密牢固的螺旋结构,所以绝大多数蛋白酶只能切断其侧链,只有胶原酶、弹性蛋白酶等特定的蛋白酶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降解胶原蛋白,断裂胶原肽键。胶原的肽键一旦断裂,其螺旋结构随即被破坏而彻底水解为小分子多肽或氨基酸,小分子物质可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被机体重新利用或代谢排出。可生物降解性是胶原蛋白能作器官移植材料被利用的基础。

     更新:20210423 103957


    .

    发表评论

     共有人参与,请您也说几句看法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相关内容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jisuanqiol.com/e/data/tmp/tempnews21_all.php on line 326